首屆亞太國際生物分析最新進展研討會報告集錦
中國SFDA藥品注冊司研究監督處李金菊老師
來自中國SFDA藥品注冊司研究監督處李金菊老師作了題為《中國GLP/GCP認證認定情況》的報告。
李老師介紹了藥品研制環節監管的目的、意義和法規,我國GLP、GCP實施情況及存在的問題。
在藥品監管的全過程中,對藥物研究的監督管理具有著重要的意義,它將規范和促進我國新藥研發,適應監管全球化趨勢和挑戰的需要。藥品監管主要依據兩部法律:《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品管理法》和《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品管理法實施條例》。
我國對GLP實驗室的建設尤為重視,現有的近百家研究機構從事藥物安全性評價毒理學研究,已有38家GLP實驗室通過GLP認證檢查。目前,我國GLP實驗室有一定研究水平的毒理學研究人員,有中藥安全性評價方面的經驗,有較豐富的動物資源等;但依然存在一些問題,如部分實驗設備設施不完善,缺乏專業人員的資質認可制度,實驗動物供應不足等。我國現有藥物臨床試驗機構298家,基本可滿足目前臨床試驗需要,但尚不能滿足艾滋病、疫苗等臨床試驗需要。我國GCP在申請人、研究者、監管者等方面仍存在不足,有待提高。
最后,李老師總結說,良好的管理+良好的數據(GLP、GCP、GMP)+良好的分析+良好的報告+良好的審評=良好的決定。
中國SFDA藥品審評中心的孫濤博
來自中國SFDA藥品審評中心的孫濤博士的報告題目為《非臨床藥代動力學研究原則和技術評價要點》
孫博士主要介紹了非臨床藥代動力學研究在藥物研究與評價中的作用,及其基本原則、主要內容和一般考慮等。
非臨床藥代動力學研究揭示藥物在體內的動態變化規律,提供重要的藥代動力學參數,闡明藥物ADME的過程和特點,貫穿藥物研發整個過程,在藥品注冊評價中不可或缺。
非臨床藥代動力學研究基本原則是:試驗目的明確,分析方法可靠,試驗設計合理,所得參數全面,對試驗結果進行綜合分析與評價,具體問題具體分析;主要內容是:血藥濃度-時間曲線及藥代動力學參數,藥物吸收情況的研究,藥物組織分布的研究,藥物排泄的研究,藥物與血漿蛋白結合的研究,藥物的代謝轉化研究,對藥物代謝酶活性的影響,代謝方面的藥物相互作用;一般考慮是:試驗目的,方法學研究和確證,試驗設計,幾種特殊情況。
接著,孫老師舉了核苷類似物抗乙型肝炎,TNF-α抑制劑擬治療風濕性關節炎,DDP-4抑制劑擬治療Ⅱ型糖尿病等例子。
最后,孫老師總結說,非臨床藥代動力學研究與藥學、藥效學、毒理學、臨床研究關心密切,非臨床藥代動力學研究資料在藥品注冊中不可或缺,不能將其孤立起來,要充分考慮其本身的系統性和與其它研究的關聯性,方法學研究應結合藥物的結構和臨床應用特點,對于試驗所得出的結果,應站在綜合評價的高度進行分析,為藥物的進一步研究與開發提供更多有價值的信息。
美國藥品與食品管理局(FDA)CT Viswanathan 博士
來自美國藥品與食品管理局(FDA)CT Viswanathan 博士的演講題目為《美國FDA生物分析指南更新:白皮書、新問題剖析和注意事項,以及生物分析指南全球一致的前景》
美國FDA生物分析方法指南已有20多年的歷史,需要重新審核一下,以適應現在的狀況。這個指南積累了很多經驗,建立了數據庫,法規文字普通,更新中引用過去的文獻。隨著工作內容的全球蔓延,指南的許多更新工作采用外包方式。在這過程中,FDA采納了全球的建議,如歐洲藥監局(EMA)等。FDA不會是傳統性和強制性,一般是原則性,將會非常客觀,盡可能與EMA等世界各地醫藥監管部門保持一致協調。當前這個草案正在準備中,主要圍繞生物、醫藥等領域。
接著,CT Viswanathan 博士闡述了他的全球化觀點。世界各地實驗室發生了很多事情,國際聯合體致力于實現全球化、協調一致的權威性工作。全球化是一個愿景,它的原則是要有代表性、包容性和國際性。各地區有不一樣的觀點,但最終要統一起來,科學是未來正確的方式。全球監管評估需要花時間的,需要建立在統一基礎上,這就需要有共同指南和同一文件加以使用。我們對需求進行協調,用科學的方法進行標準統一是我們共同的目的,數據的質量和完整是非常重要的。
歐盟EMA高級藥代動力學評估員Jan Welink 博士
來自歐盟EMA的高級藥代動力學評估員Jan Welink 博士為大家帶來題為《EMA新生物分析指南——生物分析指南全球協調一致的觀點在磋商會后期有改變嗎?》的報告。
Jan Welink 博士首先發布了一個免責聲明,報告中所表達的是他個人觀點,并不代表EMA、PKWP或MEB中的任何一個。Jan Welink 博士先介紹了CHMP,詳細講解了歐盟科學指南及其歷史、現狀與發展。
歐盟科學指南建議申請人、主管部門和其他有關各方如何在立法中更好履行規定的義務,它是建立在最新科學知識上的一致的歐盟方法的反映。歐盟指南的發展經歷了從概念文件到評論概述的過程,它是建立在FDA、ISR以及他們經驗的基礎上,依賴于檢查人員、藥代動力學參與者的貢獻和努力。在各種科學大會上進行討論并接受全球各地的不同觀點,有人說細節不夠、泛泛而談,有人說監管方不希望指南具有法規性質……LAB分割、改善以后,澄清了一些范疇,并應用到臨床驗證。下一步將要整理反饋來的評論,并應用到新版本中,新版本有望在2011年第二季度定稿。EMA討論合作,為協調一致作貢獻,創造一種合力支持全球性方法,權威批準依賴當地監管者和管理機構。
日本MHLW-NIHS 高級研究員Noriko Katori 博士
來自日本MHLW-NIHS 的高級研究員Noriko Katori 博士的報告題目為《日本GLP狀況和生物指南統計學》
Noriko Katori 博士講解了GLP法案的組成、歷史、發展和分析手段的驗證,最后介紹了日本和其它國家的關系以及生物指南統計學等內容。
GLP是就實驗室實驗研究從計劃、實驗、監督、記錄到實驗報告等一系列管理而制定的法規性文件,涉及到實驗室工作的所有方面。日本的GLP研究機構組織結構和管理方式大體一致,設有業務管理部、實驗部和質量保障部,部分機構設有情報部和研究部。藥物研發過程中評估是非常重要的工作內容,涉及到上市后安全運營等。日本政府執行GLP法規已經有20年的歷史,目前已成立了多個對GLP進行研究和普及推廣的學術團體,每年定期進行學術交流,進行初級和高級GLP培訓教育,為GLP水平的提高取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日本與美國、歐盟、世界國際衛生組織等達成共同協議,自動接受它們的相關標準和指南,對于非OECD國家,也達成了互相數據認可的諒解備忘錄。對于TK和BE來講,精確性是很重要的需求,統計分析學對準確度能提供巨大幫助,評估錯誤顯示的非正常分布和風險,判斷錯誤來源和查明錯誤,糾正偏差等。
韓國食品藥品管理局(KFDA)藥物評估部 Youngsoo Kim 博士
來自韓國食品藥品管理局(KFDA)藥物評估部的Youngsoo Kim 博士帶來題為《韓國生物分析法規和BE研究現狀與主題》的報告。
Youngsoo Kim 博士介紹了韓國食品藥品管理局(KFDA),BE研究的歷史、指南、生物分析方法驗證等。
KFDA的任務是確保食品、藥物、醫療設備和化妝品的安全和功效,促進公共健康,支持食品和醫藥工業發展。目的是政府職能部門能夠保護和促進消費者和公共健康。KFDA下設五個分部和六個藥物評審,藥物評審部包括藥物質量評估、藥物安全和功效檢驗、BE測試檢驗和相關規定檢驗等四部分內容。
BE研究的實施一般包括普通藥批準,特殊情況批準改變和藥物重新評估。關于仿制藥的批準流程需要經過BE草案應用、草案批準和BE研究管理三個步驟。BE指南包含研究設計,主題數量,分析方法,生物等效性標準等諸多內容。生物分析方法驗證主要有選擇性、精確度、準確度、標準曲線等參數,一般有研究中驗證和重復分析。現在主要的問題是高度可變性藥物(HVDs)和參考列出藥物(RLD)。
上海藥物代謝研究中心 鐘大放教授
來自上海藥物代謝研究中心的鐘大放教授為大家帶來的報告題為《中國受控生物分析與國際指南比較》
中國受控生物分析有占世界人口20%的制藥市場,超過4000個制藥公司,每年大約有100個潛在ADME研究以及幾千個臨床PK和BE研究,中國受控生物分析實驗室多在制藥公司、研究機構、大專院校和醫院等。中國受控生物分析指南在1999年是GLP規則,2003年又發布GCP規則,隨后在2005年又分別推出臨床生物藥效率和藥物配制劑生物等效性研究指導原則,非臨床化學藥藥代動力學研究指導原則和臨床化學藥藥代動力學研究指導原則。當然,美國FDA和歐盟EMA也有許多生物分析指南。鐘老師以中國生物分析指南跟國際指南在諸多方面進行了比較,如規章適應性、全部/部分驗證、RS和IS、選擇性、準確度、LLOQ、精確度、校準曲線和變化范圍、穩定性、重復性、稀釋整合性、交叉驗證、基質效應、樣品分析等。
通過以上各方面的比較,啟發了鐘老師對中國指南的建議,如:GLP在臨床前期和臨床生物分析的適應性;LLOQ應當考慮藥代動力學的需要,而不僅僅是儀器的靈敏度;對于稀釋整合性、交叉驗證、穩定性、基質效應和樣品重新分析等特殊許可標準;順應全球生物分析法規的協調一致;需要關注方法的選擇性:多組分制備、代謝物的定量、不同民族生物樣本基質差異性等。
-
政策法規
-
企業風采
-
科技前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