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標準首次系統規范了噪聲煩惱度的實驗室評價方法和預測模型構建流程,通過引入參考聲樣本和主標尺校準法,解決了不同實驗數據可比性差的行業痛點。
技術維度 | 傳統方法 | 本標準方法 |
---|---|---|
聲樣本特性 | 單聲道采樣為主 | 強制要求人工頭雙耳采樣 |
校準體系 | 無統一標尺 | 粉紅噪聲標準曲線校準 |
模型類型 | 單一感知模型 | 感知+心理聲學雙模型體系 |
實驗場所需滿足混響時間≤0.6s,背景噪聲低于測試聲10dB,采用4揚聲器方陣布局時中心間距2m。
改進的茨維克爾模型新增音調度參量:
Ap=N5(1+√(ωS2+ωFR2+ωT2))
其中ωT=6.41T/N50.52
請注意,本內容不等同于標準原文,內容僅供參考,本站不保證內容的正確性。準確、完整的信息請參閱正式版文本。
本文件描述了基于聽覺實驗的噪聲煩惱度評價方法和感知煩惱度、心理聲學煩惱度預測模型及其換算模型建立方法。本文件適用于室外環境噪聲煩惱度的評價和預測,受室外環境噪聲影響的室內環境噪聲等其他噪聲煩惱度的評價和預測可參考本文件。
人工頭 符合ITU-TP.58:2013中5.2和ANSI/ASAS3.36:2012中表1的要求 | 用于模擬現場空氣聲測量,確保實驗用聲樣本具有雙耳特性。 |
雙耳頭戴式傳聲器 | 可替代人工頭使用,但目前缺乏標準化。 |
Copyright ?2007-2025 ANTPEDIA,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備07018254號 京公網安備1101085018 電信與信息服務業務經營許可證:京ICP證110310號
頁面更新時間: 2025-04-27 16: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