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曲霉毒素的基本結構為二呋喃環和香豆素,B1是二氫呋喃氧雜萘鄰酮的衍生物,含有一個雙呋喃環和一個氧雜萘鄰酮(香豆素),前者為基本毒性結構,后者與致癌性有關。B1的毒性(其毒性比氰化鉀毒性高)及致癌性極強且耐熱(B1的分解溫度為268℃左右,一般烹調加工破壞很少),在天然污染的食品中以B1最為多見。 ...
是生長在食物及飼料中的黃曲霉和寄生曲霉代謝的一組化學結構類似的產物,特曲霉也能產生黃曲霉毒素,但產量較少,目前已分離鑒定出的黃曲霉毒素有17種,主要是黃曲霉毒素B1、B2、G1、G2以及由B1和B2在體內經過羥化而衍生成的代謝產物M1、M2等。黃曲霉毒素的基本結構為二呋喃環和香豆素,B1是二氫呋喃氧雜萘鄰酮的衍生物,含有一個雙呋喃環和一個氧雜萘鄰酮(香豆素),前者為基本毒性結構,后者與致癌性有關。...
黃曲霉毒素的基本結構為二呋喃環和香豆素,B1是二氫呋喃氧雜萘鄰酮的衍生物,含有一個雙呋喃環和一個氧雜萘鄰酮(香豆素),前者為基本毒性結構,后者與致癌性有關。B1的毒性(其毒性比氰化鉀毒性高)及致癌性極強且耐熱(B1的分解溫度為268℃左右,一般烹調加工破壞很少),在天然污染的食品中以B1最為多見。...
Copyright ?2007-2022 ANTPEDIA,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備07018254號 京公網安備1101085018 電信與信息服務業務經營許可證:京ICP證110310號